歐洲天然氣市場供需失衡:價格飆升背后的深層危機

  

歐洲天然氣市場供需失衡:價格飆升背后的深層危機(圖1)

  自2025年2月以來,歐洲天然氣價格再度突破高位,阿姆斯特丹歐洲基準TTF天然氣期貨價格在2月10日創(chuàng)下自2023年2月以來最高點,環(huán)比上漲4.1%,并且合約價格已連續(xù)一個月攀升。此輪價格上升并非偶然,背后反映出的是多年來歐洲能源結構調整過程中,供需平衡愈加脆弱的現(xiàn)實。

  經(jīng)歷了溫暖的2023年冬季后,歐洲在2024年初遭遇了冷空氣的猛烈襲擊,庫存水平因為需求驟然上升而持續(xù)走低。根據(jù)報告,歐洲天然氣庫存目前僅剩49%,顯著低于去年同期67%的水平。這一險峻的形勢不僅讓分析人士擔憂,甚至對于產(chǎn)業(yè)鏈上下游的各方都發(fā)出了警示。法國的天然氣庫存比例已降至29.8%,必贏官網(wǎng)首頁成為歐盟成員國中水平最低的國家,而英國和烏克蘭的庫存情況同樣不容樂觀,分別為25.7%和9.3%。

  庫存的減少,直接導致市場上對天然氣的需求和購買熱情迅速上升,交易機構為了應對價格進一步飆升,加大了天然氣的搶購力度。這一市場行為不僅是對當前供給緊張狀態(tài)的反映,也暴露出行業(yè)內對未來供應狀況的深切擔憂。市場研究機構“全球風險管理”首席分析師阿恩·拉斯姆森表示,當前月前天然氣價飆升,背后無疑與極低的庫存水平直接相關。這種焦慮在不同機構的分析中都得到了呼應,包括ING等行業(yè)研究機構均指出,低溫和可再生能源發(fā)電減少加劇了當前的供需失衡。

  問題更為復雜的是,隨著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地區(qū)沖突,失去穩(wěn)定供應來源的歐洲在今年初的天然氣過境管道輸送幾乎停滯,讓原本脆弱的供應鏈雪上加霜。高盛的分析指出,如果歐洲希望在未來幾個月內恢復整體庫存水平至至少85%,就必須顯著提升液化天然氣(LNG)的進口量,甚至可能需要比最初預期高出近8%。然而,當前的市場和政治大環(huán)境卻讓這一目標變得更加困難。

  這不僅僅是一個供需問題,貿易摩擦的潛在風險也給這個困境增加了不確定性。美國作為當前歐盟最大的LNG供應國,其政府正在醞釀對進口產(chǎn)品征收貿易關稅,這可能導致進口成本的進一步上升,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潛在推高全國的能源使用成本。最近的數(shù)據(jù)也表明,歐洲的LNG進口量在迅速增長,初步超過了2022年和2023年同期水平,但是這一切似乎并不足以填補不斷縮減的市場需求。

  與此同時,作為西歐最大油氣生產(chǎn)國的挪威,也因計劃中的停運檢修而將在今年夏季顯著降低對歐盟的天然氣供應。種種因素交織在一起,使得歐洲走向一個更為不確定的能源未來。隨著天然氣價格的上升,歐洲對石油和煤炭的需求正在增加,SEB的報告顯示,所有成品油在高成本之下變得更加具有吸引力,迫使各國在可能情況下轉向使用更多的石油和煤炭來緩解氣源緊張帶來的影響。

  在這個背景下,歐洲各國的能源轉型之路顯得愈發(fā)困難。自2021年以來,盡管工業(yè)用氣需求有所下降,各國仍在積極推進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發(fā)展,試圖提升內部資源消化能力,以應對外部的供應風險。但國際能源署(IDD)的最新報告指出,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事件日益頻繁,未來天然氣的需求還將在2025年創(chuàng)下新高,進一步惡化供應的緊張狀態(tài)。

  為了應對當前的能源危機,歐洲國家紛紛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例如,德國政府正在考慮通過補貼機制加速天然氣庫存的恢復。同時也有報道指出,必贏官網(wǎng)首頁歐盟內部甚至開始探討恢復進口俄羅斯管道天然氣的可能性,以期望在較短期內緩解供需矛盾。如果俄羅斯貿易關系能夠恢復,初步分析認為這將顯著降低天然氣價格,最高可降幅達到36%,為整個市場帶來更為正面的局面。

  然而,市場的復雜局面提示我們,當前不是單靠一項或兩項措施便可突破困境的簡單問題。疫情后復蘇、地緣政治緊張,以及頻繁波動的自然氣候,都會對整個能源領域的格局產(chǎn)生深刻而持久的影響。因此,關注整個市場的變化,嚴格把控風險,或許才是應對未來不確定性的重要策略。展望未來,歐洲的能源安全依然面臨嚴峻挑戰(zhàn),各國在尋求變革和適應的過程中,更需全方位加強合作,構建一個既安全又可持續(xù)的能源未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